旅游線路分類
洛陽白馬寺
- 1
- 2
- 3
- 4
- 5
門票信息: 欣欣價-洛陽白馬寺兒童票:25元起(僅供參考); 欣欣價-洛陽白馬寺團隊票:45元起(僅供參考)。
景點地址:河南省洛陽洛龍區(qū)洛白路6號
交通信息: 從西關(guān)乘56路公交車可直達。
洛陽白馬寺簡介:
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,創(chuàng)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為中國第一古剎,世界著名伽藍,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,有中國佛教的“祖庭”和“釋源”之稱,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,F(xiàn)存的遺址古跡為元、明、清時所留。寺內(nèi)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、二天將、十八羅漢等,彌足珍貴。
1961年,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(wù)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1983年,被國務(wù)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。2001年1月,白馬寺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首批AAAA級景區(qū)。
東漢永平七年(公元64年),漢明帝劉莊(劉秀之子)夜宿南宮,夢一個身高六丈,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,在殿庭飛繞。次日晨,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,博士傅毅啟奏說“西方有神,稱為佛,就像您夢到的那樣”。漢明帝聽罷大喜,派大臣蔡音、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,拜求佛經(jīng)、佛法。
永平八年(公元65年),蔡、秦等人告別帝都,踏上“西天取經(jīng)”的萬里征途。在大月氏國(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),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、竺法蘭,見到了佛經(jīng)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,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。
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二位印度高僧應(yīng)邀和東漢使者一道,用白馬馱載佛經(jīng)、佛像同返國都洛陽。漢明帝見到佛經(jīng)、佛像,十分高興,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,親自予以接待,并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(wù)的官署“鴻臚寺”暫住。
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。為紀念白馬馱經(jīng),取名“白馬寺”。“寺”字即源于“鴻臚寺”之“寺”字,后來“寺”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。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《四十二章經(jīng)》,為現(xiàn)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。
在攝摩騰和竺法蘭之后,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(jīng),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時間里,有一百九十二部,合計三百九十五卷佛經(jīng)在這里譯出,白馬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譯經(jīng)道場。
曹魏嘉平二年(公元250年),印度高僧曇柯迦羅來到白馬寺。此時佛教也從深宮走進了市井民間。隨后,曇柯迦羅在白馬寺譯出了第一部漢文佛教戒律《僧祗戒心》。同一時期,安息國僧人曇諦,也在白馬寺譯出了規(guī)范僧團組織生活的《曇無德羯磨》。至此,戒律和僧團組織章程都已齊備,一條中土有緣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鋪就,為中土戒律之始。
曹魏甘露五年(公元260年),一場受戒儀式在白馬寺舉行,這是一個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事件。這一天,朱士行依《羯磨法》登上戒壇,長跪于佛祖面前,成了中國漢地第一位正式受過比丘戒的出家人。自此,儒家“身體發(fā)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”的古老傳統(tǒng)被打破了。
佛教在中國扎根、傳播最初的二百年,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(guān)。這里是中國第一次西天求法的產(chǎn)物,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;這里誕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經(jīng)和中文戒律,產(chǎn)生了第一個中國漢地僧人……總之,白馬寺是與中國佛教的許許多多個“第一”緊緊聯(lián)在一起的,這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!
景點數(shù)據(jù)來自 洛陽白馬寺相關(guān)產(chǎn)品推薦
-
銀川到河南云臺山、嵩山少林寺、洛陽龍門石窟雙臥六日游
1980元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