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蒸艾葉
制法:
。1)將新鮮艾葉去掉硬梗、枯葉,用清水將泥沙淘凈,然后按1千克艾葉拌250克面粉的比例,摻勻拌散,使艾葉全部沾有面粉。
(2)鋪入籠屜蒸煮,約30-40分鐘后出鍋。蒸熟的艾葉呈灰白色,無濃烈的芳香藥味。
。3)盛在碗里,調(diào)以香油、辣面、蔥、蒜泥等調(diào)制的腌水即成。
(4)艾葉配以蔥、豆芽、豆腐可做艾葉餃子,配以青菜可制菜團。
特點:清香無毒,營養(yǎng)豐富,能“通氣血,還寒濕,止血,安胎”。尤其是端午節(jié)前后的艾葉,清嫩味鮮,具有開胃健脾,增進食欲的功效。
二、燕面揉揉
燕面揉揉是一道民間小吃,開始時僅在固原地區(qū)行,現(xiàn)在
寧夏各地都有。燕面即莜麥面(固原人習慣將莜麥稱為燕麥),且成品吃時口感柔韌有筋,故名,F(xiàn)多用于涼菜上桌。
原料:莜麥、熟韭菜、熟菠菜、蒜苗、精鹽、油潑辣椒、油潑蒜泥、醋、熟植物油。
制法:莜麥用開水漿過后,再放在鍋里炒至六七成熟,然后磨成細粉。制作時,將磨好的面用開水和成燙面面團,揉勻后分成劑子,放在床子里擠壓成細條直接落在籠屜里,然后用旺火蒸熟即成。吃時,可拌入熟韭菜、熟菠菜、蒜苗絲等配料。
特點:色澤白亮,條細不斷,口感柔韌,配料講究。
三、碾饌兒
制法:
。1)將籽粒飽滿的青稞穗摘來,裝入毛線口袋里反復甩拌,去掉耙麥芒、皮殼。
。2)放入大鍋中爆炒,炒成能吃的“青籽兒”,再放到筐籮里,揉搓篩簸,吹去灰塵及薄皮殼兒,放入石磨上推碾,磨兩遍,變成青綠色粉條狀食品,這就是“碾饌兒”。
(3)食用時,加鹽、醋、油、辣湯等調(diào)味品,jiu著酸菜,拌著蒜瓣。
特點:翠綠松軟,清香好吃。有的人磨下的碾饌兒吃不完,曬干冬天吃。用開水浸泡,稍帶酸味、味道很美。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(zhì)、脂肪、葡萄糖和其它維生素。
四、呱呱糖
呱呱糖是寧夏川區(qū)群眾喜食的一種傳統(tǒng)風味糖果食品。每逢秋收完后,人們便曬好大麥,整理好家具,開始碾米,做糖,這種習慣已有200年的歷史。
制法:
(1)大米子碾好,曬幾小時后與凈大麥同放大鍋內(nèi)煮熟,直至水干。然后加適量水煮3-5分鐘,立刻倒入大缸中。缸底漏眼要塞嚴。缸底下挖一大坑,往內(nèi)放一空而凈的缸,兩缸底口對齊,缸口蓋嚴,約30分鐘左右后,缸內(nèi)發(fā)出“卜咚卜咚”聲響后,急抽開缸底漏眼。
。2)取出糊湯倒入熬鍋中,加旺火,不停地反復攪動。待湯糊稠時,用木推子推攪,以防糊鍋底。直至糊湯變成乳白色狀的糖稀。
。3)將豆面(1千克)炒熟,和紅糖或白糖用開水沖開,和糖稀和在一起,呈大面團狀。切成小塊,搟成薄張,然后用刀切成各種形狀,放涼屋席上冷卻。待糖皮稍硬時,即可食用。
特點:這種農(nóng)家糖吃起來干硬、甜脆、耐嚼,有豆味。它含豐富的蛋白質(zhì),脂肪,維生素和鈣、磷、鐵,常食可消渴除熱,補虛化食。
五、炒糊餑
炒糊餑是一道地方著名小吃,流行于吳忠、靈武、
銀川等地。“糊餑”系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,又稱“糊餑子”。
原料:面粉、堿、羊肉、豆腐、干辣椒、蔥、蒜、蒜苗、精鹽、味精、蔥姜水、花椒水、醋、醬油、植物油。
制法:面粉加堿和成較硬的面團,稍餳后揉勻,再搟成薄餅,放入餅鍋中烙至半熟,取出后切成長條。燜炒時,炒勺里放適量植物油,先將羊肉絲煸炒至肉色變白,再依次放進豆腐條、干辣椒片等料和幾勺羊肉湯。燒開后,將切好的餅條抖散放進勺內(nèi),蓋上蓋子。燜至餅條熟透,再撒上蒜苗終一即成。
特點:肉嫩餅爽,微咸稍辣。
除此之外
還有馓飯,懶疙瘩, si餑糊和好多類似這樣,會說不會寫的說起這些名字奇怪的美食你還能想起哪些?
相關(guān)產(chǎn)品:銀川一日游 銀川二日游 銀川三日游 銀川四日游 銀川五日游 標簽:寧夏特色美食推薦 寧夏好吃的美食有哪些 打印